《福音之聲音樂會 音樂家見證》
音樂家的人生故事
張以利(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音樂系教授)
我出生在高雄,一個第三代基督徒的家庭。從小在長老教會上主日學、做禮拜。我母親跟我說,我一出生,他請我外公外婆找聖經上的名字。我外公列出好多聖經人物的名字,最後選擇了「以利」。我從六歲開始學習鋼琴跟小提琴,從國小開始讀音樂班,一路到大學音樂系。高二時,我在教會受洗。當時我認為當一位基督徒就大概是這樣:決定跟隨基督上帝的腳步,只要有上帝帶領就會順順利利。當然,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那樣簡單。當一位基督徒,絕對不只有這樣。
現在回想二十幾年前,其實有點模模糊糊。大家都說,叛逆期通常發生在十幾歲青少年時期。我每次都開玩笑,我好像青少年時期沒有叛逆期,我沒有翹過課,上課也很乖。現在回想,我的叛逆期應該是在大學過後。上了大學,我到了台北,當時一位高雄教會的會友推薦我來到台北和平教會,他們說不少師大老師學生在這裡聚會、離師大也近。也因為這個契機,我參加了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大學時,一開始仍然很規律的到教會、團契以及參加司琴獻詩。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再去團契的聚會,也曾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把我剛賺來的錢,沒多久就花掉,也開始翹課。不過很感謝主,上帝知道小提琴是一個跟我很重要的連結,我仍然有去周日的禮拜獻詩,仍然參加音契管絃樂團。
提到音契,這一段在我生命歷程中是一個很有分量的回憶。大學一年級,在和平教會認識范恩惠老師。因為范姊的關係,我開始參加音契。音契每年都有多場音樂會,我最喜歡參加的是每一年的聖誕佈道會。每一場音樂會前,大家都會一起在後台禱告才上場。直到今天,我仍然有這個習慣:在音樂會前,會靜下心來禱告。
猶記得當時,也正值我剛大學畢業,對於未來一片茫然。我只知道我從小讀音樂班,讀到大學音樂系,然後呢?我的個性也比較隨遇而安,既然都讀了音樂系畢業,好吧,我就繼續念碩士吧!碩士念完,我要做什麼?好吧!那就繼續念博士吧!上帝也帶領我順利的考上碩士以及博士。但是,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我的內心是喜歡可以預測,也安定的生活。我其實羨慕那些大學就立定目標也達成目標的同學:好!我要出國讀書;好!我開始準備教甄;好!我要結婚生小孩。一直到今天,我都還會問上帝,如果我是這麼樣的一個人生,會是如何?
讀博士第二年,一個機會我接觸到了古樂。這個機緣也讓我後來到了美國讀書。在美國念書工作的六年,現在回想起來,可以說是一個人生中非常非常難忘的回憶。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段話,在我出國前,音契的洪頌恩姊給了我這段話。這段話自2013年離開台灣十幾年到今天,在我心裡從來沒有消失。每當我開心、每當我難過,我常常想到這一段話。
以利:
你好好照顧自己,到美國安頓好後,找個適合的教會或查經班,讓自己有個心靈的家。遇到任何事情,記住緊抓住上帝的話,祂會引導你走過每個高山與幽谷。(2013年8月)
到了美國波士頓,在新環境和新文化的衝擊之下,我非常的享受所有的事物,我在美國學習古樂,對我來說簡直是個天堂。我到了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BTCC,也參加教會團契,認識很多弟兄姊妹,有些甚至到了今天,即便大家分散在各個國家,我們還一起在周末約查經,那時美國念書畢業後,我想,就留在美國幾年看看吧!我申請了傑出人才簽證,繼續待著一段時間。工作的那幾年,曾經有好多位美國朋友問我:以利,你之後還是會回台灣工作嗎?我記得我總是跟他們說,我想去一個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2018年三月,有一天我接到了一封信——馬來西亞大學的教職錄取通知信,要在一個月內做決定是否接受?
這是我人生中最掙扎的一個月。
心中又不禁問起了上帝:主啊,祢知道我就是想要一個安逸穩定的生活。為什麼反而給我那樣刺激的人生?一方面我在美國的工作剛剛建立了人脈、站穩腳步。我喜歡這樣子的工作,這個環境,這個城市,甚至是這個天氣;一方面在想,難道這是上帝的意思嗎?我不敢告訴大家,一週後找了一位教會姊妹談話。最後我決定接受這個教職。
到了今天,我仍想知道這幾年在馬來西亞,上帝的帶領是甚麼。我常常覺得,上帝似乎永遠都在給我挑戰,我每分每秒都在問祂:為什麼?雖然我知道我不會有答案。
今晚這場福音之聲,讓我有機會變成一位觀眾,坐在台下看我自己的人生。今天,我將我這一段上帝帶領的旅程,用音樂呈現給大家。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段經文:
以賽亞書四十一章第十節: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