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步上祭壇30》

音契40

音契編輯室

「音」樂與信仰的「契」合,是「音契」這個名字真正的意義。 

沒有固定金援,沒有財團支持,沒有自己的場地,有的僅是一顆跟隨異象與呼召的決心。音契能走四十年,是上帝的恩典與作為。

早期大學音樂系的學生有許多來自基督教的家庭,不少牧師、長老的孩子自幼在教會長大,培育孩子學音樂是為了將來可以在教會參與音樂事奉,因此大學音樂系每班幾乎有一半學生是基督徒。於是從1979年起,師大、文化、東吳、輔大、藝專(現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學院(現臺北藝術大學)都成立音樂系基督徒小組。

1979年校園福音團契舉辦第一屆青年宣道大會結束後,各校小組開始為期三年的聯合禱告會,並且在寒暑假舉辦「音樂與獻身」退修會,招聚音樂系的基督徒一起反省、思考「如何用音樂傳福音?如何將自己所學的奉獻給主用?」。

1982年正式成立《音樂科系團契》,成員包括音樂系基督徒老師、學生與畢業生,每週固定練習合唱團,1984年12月舉行第一屆音樂佈道會。從此每年12月在台北市懷恩堂舉行的聖誕音樂佈道會總是爆滿,排隊等候入場的觀眾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上成為奇觀。四十年來音契總在每年12月初領先揭開聖誕季的音樂會序幕。

當時政府舉辦宗教音樂淨化人心音樂會,邀請各教代表在社教館演出,主辦單位認為基督教的音樂水準不夠,不能登大雅之堂。這件事讓音契同工再思團隊的使命。於是訂出福音使命、文化使命、教會音樂使命三個方向來努力。福音使命就是直接佈道的音樂會;文化使命就是期許基督徒音樂家能在音樂界為主做見證,不只是成為一個有品德、美好靈性的音樂家,也能進入國家音樂廳、文化中心演出,透過音樂說話,讓人聽見回應時代、感動心靈的國人作品及古典聖樂。

1989年《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正式通過政府立案,踏上國家音樂廳舞台,演出第一場「心靈樂篇」音樂會,文化界開始看到基督教原來有這麼一群音樂家組成音樂團體,向社會發聲。

音樂佈道是非常具說服力的福音預工,人心如堅硬的土壤,鬆土之後,撒下福音種子,它才有機會發芽生長。曾有人提出質疑,音樂表演又不是直接佈道,何苦勞師動眾煞費周章上國家音樂廳演出?在國家音樂廳雖不能直接佈道,音契卻精心安排帶有福音信息的樂曲,接觸到不願進入教會卻願意進入音樂廳的觀眾,讓他們有機會聽到真理。

一般人總認為基督教是外來宗教,與台灣傳統信仰觀念格格不入,生活環境更看不到基督教的蹤影,不會想要走進教會接觸福音。內政部統計,基督徒所佔人口比例不超過3%,在台灣傳福音並不容易,除了聖誕節,想帶未信主親友進教會十分困難。一位基督徒主管帶他的員工參加「心靈樂篇」音樂會,這位員工就在音樂會後表明願意信主。每年的心靈樂篇皆接觸許多未信者,他們從這樣的音樂會中被軟化、感動。

除了福音與文化,教會音樂是音契另一項使命。現代流行音樂曲風已經成為臺灣教會的主流音樂,唱聖詩聖樂被認為傳統、守舊、跟不上時代潮流。其實使用何種音樂風格型態來敬拜,品味選擇不是重點,靈命塑造才是關鍵。音樂有強烈的暗示性,每種音樂型態裡面皆蘊藏其世界觀與價值觀,沉浸在其中越久,影響屬靈性格越深。選擇音樂的終極考量是:是否使人從敬拜中更加敬畏上帝?是否激勵人越來越像基督,不回頭走世界的路?

四十年前音樂系學生一半是基督徒的盛況,或詩班打開彌賽亞、創世記等神劇歌譜就能自動唱四部的水準,今天已不復存在。為此2003年音契成立聖樂學苑,設計實體音樂訓練課程、網路課程、專題演講等,提供教會培養音樂人才。也許教會為了使用現代音樂或傳統聖樂而爭論不休,但請教會持續鼓勵弟兄姊妹學習音樂。

2001年成立《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聖誕音樂會從創團之初的每年一場至今每年四場,足跡遍及台中、台南、高雄。心靈樂篇年度音樂會已演出36年。另成立兒童合唱團、青少年合唱團、音契室內樂團,經常舉行福音性音樂會。音契出版十多張CD專輯,記錄四十年來的音樂精華,更多介紹請瀏覽音契網站 www.yinqi.org

早期音契的團員曾經寫下「心願書」,立定事奉心志跟隨主。最後以一份40年前的「心願書」做為音契的自我期許:「是那位眼目遍察全地全能的神看到台灣聖樂田地的荒蕪。是那位愛我的神給我這樣的恩賜和恩典,雖心知不配,仍不敢拒絕祂的宏恩。願俯伏接受操練與裝備,為打那美好的仗……」願音契繼續文化宣教、搶救靈魂、培養靈命,深耕家園,堅守上帝的託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