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步上祭壇29》

不徹底的事奉心志

音契編輯室

事奉,是基督徒回應神的愛的舉動,祂把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賜給世人,把我們從罪惡中救拔出來,不再做罪的奴隸;而是甘願成為祂愛的奴僕。

事奉,是服「事」與「奉」獻這兩個觀念結合而成。「服」的意思是由不得我,是僕人的職責;「獻」則是心甘情願,是敬拜的舉動。事奉之前,需領受召命:呼「召」 與使「命」。紮根於召命的事奉,方能走得長久。

一般認為只有全職傳道人才會有呼召,然而事奉是基督徒的職責,無論全職帶職,傳道人或平信徒,只要參與事奉,源頭都是領受從神而來的召命。召命來自神觸摸人心的深處,如果不明白恩典的深重,沒有召命,事奉會出各種狀況,靈命也無法從事奉得到操練與造就。

新約聖經馬太福音19章記載一位少年人想得永生,問耶穌該做什麼,因為他自認為遵守了全部的誡命;耶穌要他變賣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並且要他跟隨祂。少年人聽到之後,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點中了少年人最在乎的東西:他的財產。擁有太多,心思已被太多佔滿,如何擠出空間給主?

人常以為自己擁有的是自己的功勞,要奉獻的時候總是有所保留。耶穌要的是我們把心全部給祂,因為跟隨祂不能分心。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跟隨主的呼召,要奉獻的是自己擁有的,同時要放下的,是你最在乎的東西。有人在乎時間金錢,在乎享受,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乎掌控權,在乎損失,在乎自尊心,在乎被尊重、不願意被要求、受訓練、受委屈。有人參與服事,卻要別人伺候他。我們有時並不知道自己最在乎什麼,直到服事主的時候才會洩漏出來;不但沒有揹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反倒緊抱世俗的價值觀,不願放手。

舊約聖經中約拿的事奉心志並不徹底。他是先知、職業傳道人,但他卻不順服神的呼召,往神要他去的反方向。直到神把他放在大魚肚裡三天好好「反省」,他才「順服」神去尼尼微。其實他的順服也不徹底,在尼尼微辦了神交代的事,他看到尼尼微城的人竟然悔改歸向神,他氣炸,向神抱怨。畢德生牧師 (Eugene H. Peterson) 在《不情願的呼召》(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 書中說,約拿的故事是一個關乎謙卑的訓練。約拿的兩個行動——不順服與順服,他都失敗了。在靈性的層面,我們需整合自己的順服與不順服,才能夠從自以為是的牢籠掙脫出來。

無論全職或帶職傳道,平信徒或音樂事奉者,都領受過從神而來的呼召,奉召完成使命;但我們會為自己加上一些但書:我願意服事,但是一個星期不要超過一小時、不要叫我學習、不要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要去太遠的地方、不要叫我和誰共事;這件事我已經讓步了,其他的要照我的方法……。結論:不要叫我改變自己。我們自以為付出一點點就是事奉神,其實是在與神談條件。

事奉的核心,是靈性的鍛鍊。事奉的場域,不是讓自己出名增加曝光度、培養人氣吸引粉絲、拓展人際關係的地方,而是牧養靈性的地方。事奉者的呼召,是要在教會與事奉單位裡面,把神的話語活出來,而非舉著信仰旗幟,尋求各種名聲與財富,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把心全部獻上為主所用,是一生之久的操練。耶穌對少年官的要求看似很高,一股腦要少年官放棄全部的財產,有些事奉者會說這不是問題,反正我沒什麼錢,要放棄很簡單;但後面那句話「你還要來跟從我」是更大的考驗。跟從主不是容易的事,事奉者需要學習與自己的黑暗共處,與自己最放不下的東西拉扯,與內在的恐懼、試探、幻象共處;更重要的是拋開虛假。真正事奉神,早晚要被神揭開你我內心的假面具。

畢德生說,靈性操練不是可以任意支配的屬靈技巧,而是讓自己進入一個環境,放下自己曾經倚賴或自以為傲的各種能力,只仰望神的恩典,讓祂在我們內心塑造祂的旨意。耶穌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12:40)當耶穌被埋葬在墳墓裡,似乎一切希望都終止了;祂卻死而復活,這是靈性操練的終極意義,是你我靈命運作的起點。

把在乎的東西都奉獻給主了,那還剩什麼?若相信神是真活神,祂動工的方式、賜予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恩典、顯明在人心中的能力,將超乎所求所想;祂將填滿交給祂的心,你相信嗎?


「將心給我!」天父呼召聲音,
  這是獻給祂最珍貴禮物;
  隨時隨地祂對你細聲說﹕
「甘心交託我,並將心給我。」

「將心給我!」救主呼召聲音,
  憐愛的呼聲一次又一次,
「轉回迷途,遠離惡者罪過,
  我已為你死,請將心給我。」

「將心給我!」聖靈呼召聲音,
「願你將一切,聽從我指導,
  你必享受主恩,多而又多;
  完全順服吧!並將心給我了。」

副歌:
「將心給我,將心給我!」
  聽見嗎?這隨時隨地呼召;
  祂要救你,脫離俗世漩渦,
  慈聲向你呼召:「將心給我!」

 

《將心給我》E. E. Hewitt , 189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