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步上祭壇20》

凝聚會眾

音契編輯室

  A姊妹鋼琴彈得很好,但是每當主日崇拜由她司琴,會眾就是唱不起來。她認為要把最好的拿出來獻給神就是把詩歌彈奏加上非常多的變化,卻沒顧慮會眾好不好唱。她彈完詩歌的前奏,會眾卻無法知道什麼時候要開始唱,連領唱也不知道,因為聽不出來(事先練習也沒用),沒有「訊號」明確告訴會眾。她也彈了很多裝飾用的音階與琶音,與原本詩歌的拍子不同,會眾必須等她彈完才能夠繼續唱,並在每一節的結尾加上尾奏。會眾不斷被干擾,沒法在唱詩時思考歌詞。

  司琴本身具備優異的彈奏能力當然很重要,教會牧者無不希望司琴持續裝備自己、提昇能力參與事奉。但「我覺得這樣最好」與「怎樣對會眾最好」之間,哪個比較重要?

  演奏版的詩歌可以欣賞,會眾卻沒辦法唱。「告訴別人我會彈」以及「以會眾會唱為目標」是不同的。司琴是帶會眾唱歌,甚至是實際上的領唱,而不是把會眾當作觀眾。

  有些司琴覺得不加變化的話怕別人覺得自己功力很差,把自己會的變化技巧全部派上用場才是對神(其實是對自己)盡責;如此一來滿足了責任感,卻沒顧到會眾唱得如何。司琴最主要的任務,是帶著會眾投入唱詩,把會眾置於自己之上,成全會眾,讓會眾的歌聲置於自己之上。如果司琴無法克制自己的表現欲望,無法「忍耐」不表現自己,需檢視自己是否總想引起注意、追求他人的稱讚?

  司琴們,在事奉之前練習詩歌,可有把歌詞深刻地讀熟?可明白所彈奏的音符樂句能否承載與支撐歌詞,引導會眾專注敬拜?

***

  敬拜團員有時會發現台下會眾唱詩的音量不大,有些人就是不開口。雖然個別原因很多,先試著以會眾的角度來看是否有阻礙唱詩的因素。

  教會新朋友或訪客參加主日崇拜,看到只有歌詞、沒有歌譜的PPT,自然唱不出來。不打歌譜的原因,在於每頁字數有限,已經沒有空間可以放簡譜(其實空間可以調整)。為每一首歌打上簡譜的確是花時間的工作,但為了能使第一次或不常參加聚會的會眾很快就能融入,避免在敬拜讚美時總是在狀況外,是一項值得投入心力的事奉。把五線譜/簡譜打在PPT上,是幫助會眾不要因為沒聽過這首詩歌就不開口,在敬拜時被排除在外,成為旁觀者。

  許多牧師在主持追思禮拜時抓住機會對未信主的家屬傳福音,因為這可能是他們此生唯一聽福音的機會。他們也是會眾,程序單上印出五線譜或簡譜,是顧及他們的感受,以體貼的作法讓他們融入唱詩。

***

  領唱也可能阻礙會眾唱詩。在一個為牧者傳道舉辦的聚會中,領唱同工選了最新的敬拜歌曲,卻沒考慮會眾是否會唱。三十分鐘的唱詩時間,儼然變成領唱的個人演唱會,台下一片寂靜。會眾看著沒歌譜的PPT,不知這顆音要唱高或唱低,要往上或往下。隔天聚會領唱同工選了有歌譜的詩歌,解除了冷場的尷尬。

  事奉不是追求自我肯定的時候,而是知道自己會的很多,卻願意把會眾的需要放在自己之上。會眾一同開口唱詩是向神表達同心合一,為了使會眾成為聚會的核心,音樂事奉者需全心全意引發會眾開口唱詩的意願,從歌詞體會福音真理的奧秘。音樂事奉者自認演奏成功,會眾卻冷眼旁觀不唱,整體而言仍是失敗;然而不搶眼地從旁輔助,讓會眾發自內心樂意開口歌唱,才是成功。

  音樂事奉者在自我身份上(明星與僕人之間)時常混淆,並無意中在孰重孰輕(我與我們全體)之間做出抉擇;能否放下自我,不醒目、不耀眼地事奉,看別人比自己重要?能否以凝聚會眾為最重要的任務,盡可能一個也不失落?若有會眾置身敬拜以外,是否盡力除去投入敬拜的阻礙?

  路加福音十五章記載耶穌講九十九羊的比喻,牧人會傾全力把失散的羊找回來——即使只有一隻。音樂事奉者,你是否願意傾全力把低參與度的會眾「找」回來,讓全體會眾同心合意敬拜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