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偉大作曲家的心靈世界》

蕭邦(上)

  離別的悲傷瀰漫在屋內。看著打包好的行李,三個少女強忍著淚水,父親安慰著傷心大哭的妻子。那一天是 1830 年 11 月 2 日,家中的獨子正準備從家鄉華沙出發,出外奮鬥賺錢。

  這位獨子對未來感到相當興奮,卻又因為要離開深愛的家人感到悲傷。當他最後一次注視熟悉的房間時,看到那台從小就花很多時間彈奏的鋼琴。他和父母姊妹最後一次擁抱,母親低聲對他說:「弗德瑞克,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波蘭會以你為榮。」上了馬車,望著自己的家漸漸消失不見,疑慮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能成功嗎?他會像在自己的國家一樣在維也納和巴黎這樣的大城市受到讚賞嗎?

  接著他往音樂老師約瑟夫.埃爾斯納 (Joseph Elsner) 家,向老師道別。他很驚喜看到一個小小的合唱團唱著埃爾斯納寫的合唱曲,做為送別禮物:「出生在波蘭的你,無論走到哪裡,願你的才華使你功成名就。雖離開故土,心仍與我們同在!」埃爾斯納淚流滿面地笑著擁抱他最優秀的學生--弗德瑞克.蕭邦,他正準備用他的音樂征服整個歐洲。

  蕭邦在大師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的作品幾乎只為一種樂器--鋼琴獨奏而寫。即使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歌曲和室內樂,以及他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也總是使用鍵盤。歷史上沒有其他作曲家對鋼琴曲目做出如此豐富的貢獻。

  就像他的浪漫音樂一樣,蕭邦的生活充滿了情感的悲歡離合。從屬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三階段的旅程:他在一個充滿愛的宗教家庭中長大,然後在巴黎謀生時遠離了他的信仰,最後在他英年早逝前不久回到了上帝身邊。三十九歲。

  年輕時蕭邦擁有兩個最大的幫助: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他的老師。他是家裡四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他們都被音樂所吸引。家庭氣氛和睦,他的父母為兒子出眾的才華而高興。儘管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是學校的法語老師),但父母還是樂於為蕭邦找到合適的音樂老師而有所犧牲。不知為何,他們買了一架三角鋼琴,儘管尖晶石鋼琴(spinet,一種小型鋼琴)可能更適合他們在華沙的公寓。他的第一位鋼琴老師帶他認識巴赫和莫札特,到他九歲的時候,他已為當地的王子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成功演出,並得到一枚鑽戒做為獎勵。

  蕭邦進步如此之快,很明顯需要一位更專業的老師。當遇到華沙音樂學院院長約瑟夫·埃爾斯納時,他明白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需要。這位老師有一種奇妙的能力,可以讓學生發揮出最好的一面。意識到蕭邦非凡的才華,埃爾斯納盡一切可能來栽培:「一個學生超過他的老師是不夠的,他應該創造自己的個性。」與幾十年前的貝多芬一樣,蕭邦於 1829 年訪問歐洲音樂之都維也納。他的首次登台很成功,這種勝利的滋味--加上年輕時對世界的渴望--讓他有了成為國際演奏家的希望。回到華沙,年輕的蕭邦感到無聊且焦躁。1830 年,他決心在國外尋求財富。

  他前往維也納、慕尼黑、斯圖加特和巴黎,並希望造訪倫敦。但在法國首都,他深受時尚沙龍的喜愛,以至將巴黎視為他的新家。突然間,這位來自波蘭的年輕鋼琴作曲家成了全城的話題,多達三十個不同的沙龍爭取他。他與有錢有勢、有影響力的人以及漂亮的女人交往。不幸的是,此時的巴黎--尤其蕭邦接觸的社會階層,其道德水平是出名的低下。這一事實明顯到官方的旅遊指南都警告那些沒有足夠力量抵抗這座城市誘惑的遊客,在他們被這種「罪惡和放蕩的險惡懸崖」吞噬之前儘快逃走。

  遠離父母的指引,在他生命中的關鍵時刻,蕭邦偏離了童年的信仰。他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長大,一直忠於他的教會。他的母親非常虔誠,他的信件經常提到童年在教堂經歷的美好回憶。他的父母繼續為遠方的兒子祈禱,並寫信鼓勵他:「你的老父母只為你而活,每天祈禱上帝保佑你。」但在巴黎的沙龍裡,這樣的記憶被新的、壓倒性的影響給模糊了。正如傳記作者詹姆斯.休內克 (James Huneker) 所描述:「他有好朋友,但也有很多壞朋友。這些壞朋友是他的奉承者,也就是他的敵人,他們沒有原則,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是有壞原則的人。」蕭邦的日記中有一段與時髦同事的對話:「『誰發明了音樂?』阿斯曼問道。我回答:『是音樂家。』他堅持說他並不滿意。然後我嚴肅地說『是上帝』。『不,』阿斯曼回答,『是魔鬼。』」

  在這個迷失方向和心靈混亂的時期,蕭邦遇到了臭名昭彰、自稱喬治桑 (George Sand) 的法國小說家。起初,他敏感的天性和傳統的教養使他對喬治桑令人討厭的名聲以及抽雪茄、穿男裝的叛逆行為感到厭惡。「她是一個多麼令人厭惡的女人。她真的是女人嗎?我十分懷疑。」喬治桑被蕭邦深深吸引,而她的權威和充滿活力的個性使蕭邦難以招架,很快地到處可見他們倆在一起。1838 年夏天,她邀請他一起在鄉下的家中度過,在接下來的八年裡,他們經歷了風雨飄搖的浪漫。

  他們的關係沒有得到教會的祝福。在阿爾弗雷德·科爾託的著作《尋找肖邦》(Alfred Cortot, In Search of Chopin) 中,提到蕭邦對宗教的感情「使他害怕教會威脅施加懲罰在神聖婚姻的束縛之外違反貞潔律法的人。」(待續)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