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偉大作曲家的心靈世界》

艾爾加 (上)

  英國的一個小鎮上,一個年輕人懶洋洋地坐在方圓數里外唯一一家音樂商店的櫃檯後面。在這種鄉村環境中,大部份顧客進來只是逛一逛,很少有認真想買東西的。商店裡擺滿了齊特琴(zither)、手風琴、班卓琴(banjo)和口琴,而不是小提琴、雙簧管或法國號。突然,一位年長的紳士走了進來,一臉不解的神情表明他從來沒有來過這家店。引起年輕店員的注意,發現這位紳士正在附近度假。紳士環顧四周,看雜亂無章的音樂用具,疑惑地問道:「你們有樂譜嗎?」他開始在商店後面的箱子裡翻找,最後帶著一個牛皮紙包裹得意洋洋地出現了,掩飾不住對客人的好奇,店員問:「要試試寫些曲子嗎?」

  「嗯......」紳士輕聲說,「我想我可以嘗試做一些類似的事情。」店員不知道他的客戶是愛德華.艾爾加爵士(Sir Edward Elgar),他被愛德華國王封為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作曲家。 

  音樂商店從一開始就是艾爾加生活的一部分,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商店老闆。父親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曾在各種管絃樂團演奏小提琴,並在伍徹斯特大教堂擔任管風琴師。音樂在年輕的艾爾加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的興趣和才華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有一次被發現拿著鉛筆和樂譜坐在河邊,堅持說他「試圖寫下蘆葦在說什麼」。艾爾加的父親可能曾經是音樂家,但他不想讓才華橫溢的兒子從事這樣的職業。像歷史上許多其他作曲家一樣,他的父母禁止他們的兒子進入音樂學院。相反,在16歲時,他被派往倫敦學習法律。幸運的是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他很快就回到伍徹斯特從事許多音樂工作。1886年10月,他開始教比他大八歲的卡羅琳.愛麗絲.羅伯茨小姐彈鋼琴。很快地,他們於1889年結婚。她不僅是艾爾加的妻子,還是他的忠實粉絲,一生都在鼓勵丈夫的才華。儘管愛麗絲不是受過訓練的音樂家,但艾爾加經常會演奏正在進行的部分作品以獲得她的評論。他幾乎總是聽從她的建議。有一次他給她演奏了一部新作品,她似乎很喜歡——除了結局。然而她並沒有說任何貶抑的話,就去睡了。第二天早上,艾爾加發現了一張固定在樂譜上的便條紙:「除了這個結尾,一切都很美好,恰到好處。親愛的愛德華,你不覺得這個結局有一點點……嗎?」 艾爾加毫不費力修改結尾,直到他們倆都滿意。

  在他結婚後十年裡,艾爾加寫了一些作品,但直到1899年他的作品才為音樂大眾所熟知。在那一年,他呈現了兩部最偉大的作品,即《主題變奏曲》(通常稱為《謎語變奏曲》)和《傑隆提斯之夢》。隨著這些作品的成功,艾爾加成為自1695年亨利.普塞爾(Henry Purcell)去世以來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謎語變奏曲》成為第一部進入標準管絃樂曲目的英國作品。它是一系列由四個青少年組成的音樂劇《肖像》,其中包括他的妻子、他的一些親密朋友,最後是他自己。據說他插入了一個「無聲」的主題,從未演奏過,但卻神秘地隱藏在作品中。數百名音樂家仔細研究作品並做出許多猜測,但沒有人確定《謎語變奏曲》的主題。

  即使在他的名氣廣為人知之後,艾爾加仍然保持著他的謙遜和幽默感。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倫敦閒逛時,路過一位街頭音樂家,演奏他早期的作品。這讓艾爾加著迷,以至致贈半個克朗(等於八分之一英鎊),讓小提琴家大吃一驚。艾爾加問他:「你知道你在演奏什麼嗎?」「我知道,是艾爾加的《愛的禮讚》」,心懷感激的小提琴家回答。

  二十世紀為艾爾加帶來了許多音樂榮譽,他受命為愛德華八世的加冕典禮創作音樂,後來因對英國音樂的貢獻而被封為爵士。他後來被封為男爵,並被任命為國王音樂大師。但隨著他心愛的妻子在1920年去世,艾爾加的作曲能量減弱了。1933年10月,他的坐骨神經發現了一個無法手術的惡性腫瘤。他於次年二月去世,被安葬在他的妻子愛麗絲夫人身邊。

  艾爾加性格內斂,不輕易討論個人問題。在他生活的愛德華國王時代,英國基督徒不習慣表達他們的信仰,無論他們多麼虔誠。相反,人們期望基督徒會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他們的信念,而這位作曲家正是在他的音樂中最能展現他對基督的信仰。艾爾加的計劃是雄心勃勃的,用音樂學家Percy M. Young的話來說,「可以看出,艾爾加幾乎為整部新約聖經作曲——或者至少是音樂能夠產生如此全面的效果。」歷史上很少有藝術家在他們的生命中花費這麼多年的時間,使用他們的天賦來描寫聖經,尤其是他的巨幅作品《使徒》(The Apostles)與《天國》(The Kingdom)。

  宗教從一開始就在艾爾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大教堂管風琴師的兒子,他和父親一起在管風琴閣樓裡度過了很多時光,為教會演奏他的音樂。雖然他的父親在天主教堂工作,但他的背景是聖公會教派。因此,艾爾加家族是天主教和新教傳統的混合體。我們對他年輕時得到的教導幾乎一無所知,但知道他周圍的一些人鼓勵他的靈性成長。早在他以「使徒作曲家」而聞名之後,艾爾加常常喜歡講述他的一位老師弗朗西斯.里夫(Francis Reeve),他在一節聖經課上激發了他的想像力,並評論說:「門徒是年輕人,非常貧窮……也許,在聖靈降臨之前,他們並不比你們這裡的一些人聰明。」

  從後來的評論中,我們知道新約創作曲的宏大計劃是在艾爾加還年輕的時候形成的。關於他的清唱劇《使徒》,他說:「我從小就一直在想,多年來一直在選擇歌詞。」在完成樂譜的序言中,他寫道:「我希望創作一部展現耶穌呼召門徒的清唱劇,包括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和使命,最終在外邦人中建立了教會。」艾爾加關於新約傳奇的宏偉計劃要實現很長時間。在完成之前,他已有幾部相當成功的聖樂作品,其中之一是名為《基督之光》(Lux Christi)的清唱劇,作品29,其中包含精選的耶穌講的話。另一個是《奧拉夫國王傳奇》中的場景,作品30,內容關於這位君主歸信基督教的轉變。

  與《謎語變奏曲》同一年,艾爾加寫了他最受歡迎的合唱作品《傑隆提斯之夢》。根據紅衣主教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於1865年寫的一首詩,生動地描述了一位名為傑隆提斯的基督徒所看見的異象。他遇到了天使合唱團和地獄的惡魔,但在面臨最終審判時,他仍然懷有救贖的希望。

  這部作品產生強大影響的原因之一,是艾爾加以他相信的精神真理來傳達赤裸裸的現實主義。他拒絕多愁善感,轉而追求真誠。他曾經寫道:「看這裡!我想像傑隆提斯會成為像我們一樣的人,不是牧師或聖人,而是罪人,是悔改的人。」起初,傑隆提斯強烈的戲劇性對莊重的英國公眾來說難以接受。正如音樂學家邁克爾.赫德(Michael Hurd)所寫的那樣,「它以絕對的信念和深刻的熱情寫成、它蔑視英國學術界敷衍音樂的態度、它的強度是歌劇、它燃燒著生命和活力。」但這部作品很快就被奉為傑作,現在在英國被視為與孟德爾頌的《以利亞》甚至韓德爾的《彌賽亞》同等級。(待續)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