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步上祭壇4》

給耗盡的事奉者

音契編輯室

  L姐妹每星期天到兩個教會擔任主日崇拜司琴,週間擔任三個聚會司琴。沒幾個月,她就累倒了,身心俱疲,決定以後不再參加任何事奉。牧師認為她只需要短暫休息即可繼續司琴,但她拒絕。她換到一個不需要她司琴的教會,「安穩」做個平信徒。

  長年以來教會的困境之一(尤其小教會)就是缺乏事奉同工。有些事奉可以人人參與,但司琴就沒辦法了,非得會彈琴的弟兄姊妹不可。等待多時,終於來了一位司琴,卻被過重的事奉壓垮。求人不如求己,許多牧師乾脆讓自己的孩子學琴,認為能夠徹底解決欠缺司琴的問題。

  短期的耗盡,或許休息一段時間即可恢復;但長年累積的耗盡,卻不知不覺把人榨乾。種種原因包括:責任感驅使、沒有別的人可輪替、離開會有罪惡感。有些事奉者則霸佔事奉崗位而不自覺,依然耗盡。負責同工若只賦予參與事奉的會友責任,卻沒有傳遞異象與使命,等於交辦一件例行公事,事奉者疲乏累壞指日可待。耗盡使人無法從內心湧出活泉,遑論供應給他人。

聖經中的耗盡

 *夏甲皮袋裡的水用盡了(創21:14-18)

 *撒勒法的寡婦剩下最後一把麵(王上17:10-16)

 *以利亞大戰拜巴力的假先知後用光膽量(王上19:1-18)

 *撒迦利亞不信上帝的應許必然應驗(路1:8-25)

  以上有資源的耗盡,也有心力的耗盡,但都以「遇見上帝」為轉捩點。上帝使夏甲的眼睛明亮,她就看見一口水井。撒勒法的寡婦遇見上帝的先知以利亞,甚至被要求把最後一餐讓給以利亞吃。以利亞在烈風大作,崩山碎石和火焰中經歷上帝的能力。

  撒迦利亞似乎不像耗盡,但長年的事奉變成例行公事,以致上帝的話語臨到時,他沒辦法相信,沒感覺了,因為已經耗盡對上帝的敏銳度。他突然不能說話,直到施洗約翰出生。

  多馬以「不信」聞名(約20:25-28)。別忘了,多馬一開始是相信的,不然怎會做耶穌的門徒呢?跟隨耶穌三年,親眼目睹耶穌行過各種神蹟奇事,多馬的信仰應該是有根基、相當堅固的。聽到耶穌復活的消息,多馬卻不相信,和許多實事求是、眼見為憑的人一樣。顯然耶穌的死對多馬而言是信仰的斷點,他和其他門徒期待耶穌復興以色列國,卻希望落空。多馬的信心耗盡了。直到眼見耶穌真實顯現,重新點燃多馬的信仰。

死亡是終極的耗盡

  2017年11月5日,德州第一浸信會正在舉行主日崇拜,一名男子持槍闖入對50幾位會眾開槍,26人死亡,包括副牧師一家8人,以及牧師的女兒。教會大家庭破碎,生還者得帶著巨大的身心創傷過一生;這間教會剩下什麼?是不是該關門了?

  教會沒有關閉。槍擊案後,會友彼此扶持。大人照顧失去父母的小孩。受傷的20幾人中,有人需拄拐杖,有人需坐輪椅,仍繼續進行福音事工,聖誕節舉辦音樂會、社區報佳音,邀請當地居民參加。槍擊案一個月後,參加聚會人數增加至 300 人,每星期都有新朋友走進教會。

  德州第一浸信會應該已經耗盡,但死亡沒能阻止這個教會繼續前進,像一粒麥子落入土裡,雖然死了,卻結出許多子粒。

  事奉不是一條易路。很多時候事奉不但不會帶來屬世的成功和榮譽,反而遇到眾多艱難與壓力。上帝賜福給樂意事奉祂的人,但祂也鍛鍊人心,如同煉淨器皿,直到合乎主用。

耗盡是事奉的終點,也是轉捩點

  《為何上帝不理我》書中提到一位傳道人覺得自己已經乾涸,不能再付出什麼。他參加退修會,向導師訴說自己的屬靈景況。本以為導師會安慰他,稱讚他多麼犧牲無私,也許建議他放長假。沒想到導師反而說:「如果你的水池乾了,只有一件事好做,那就是挖得更深。」之後他體會到信心並非在乎外在的服事,而是內在的屬靈深度。

  耶利米說:「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17:7-8)

  聖經沒有承諾事奉上帝的人凡事興盛、心想事成;反而教導要靠信心度過旱季。信心的根若是扎得深,必能勝過乾旱,並且結實累累。耗盡的事奉者,願你找到能力的源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