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純真.熱切

舒伯特

  在維也納一家咖啡館裡。年輕的作曲家迅速翻閱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辛白林》德語版,大聲朗讀「聽啊,百靈鳥!」頓時優美的旋律湧上心頭,作曲家堅持認為他必須寫下來。

  但是沒有紙。一個朋友找到菜單,在菜單的背面畫了一些五線譜。作曲家開始工作,在昏暗中迅速地塗鴉。很快,他的工作就完成了。晚上,這位作曲家-弗朗茲.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和他的朋友聚集在鋼琴周圍。他的新作品是19世紀最美的歌曲之一,這是此曲的首次演出。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充滿不協調,他以許多美麗而快樂的作品而著稱,卻遭遇了無數失望首痛苦和貧窮。出生在維也納一個身無分文的校長家庭,舒伯特從未接受過完整的音樂教育。他才華洋溢,1808年11歲那年,他獲錄取為宮廷教堂詩班員,幾年後開始作曲。即使窮到買不起五線譜紙,他仍然堅持不懈,唯一擁有的五線譜紙是別人送他的。

  幾年後舒伯特的聲帶變聲,像63年前的海頓一樣,被宮廷教堂詩班開除。他非常沮喪,心灰意冷之際,他為父親的學校無趣地工作三年。然而他是個樂天派,並在此後的一生中一直保持樂天。幸運地,他開朗的性情為他贏得許多朋友,其中一些人組成了一個名為Schubertians的音樂團體。 雖然這些人不能夠解決他的財務問題,卻鼓勵他創作許多偉大傑作。

  舒伯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貧窮中掙扎,但財務困難絲毫沒有減弱他的創作熱情。令人驚訝的是,從他的想像力中湧現出數百首作品,包括歌曲、交響樂、室內音樂、大眾音樂和鋼琴作品,其中數十首在今天被認為是標準曲目。他說:「一首完成後,我就開始寫另一首。」舒伯特甚至戴著眼鏡上床睡覺,醒來後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可悲的是,他的音樂幾乎沒有帶來收入。

  1823年,他出色的歌謠《埃爾王》(Erl-King)受到熱烈歡迎,並最終使他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粗心大意地以等價的幾百美元出售了該經典歌曲的版權。他賣給出版商十二冊歌曲,僅「流浪者之歌」出版商就獲利40倍;還有一次舒伯特完成了管絃樂曲的兩個樂章,另外兩個樂章打了草稿尚未完成,然後他放棄了,並將手稿給別人。他的一位朋友在1865年拿回此樂譜,結果,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響曲》終於首映,它仍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音樂片段之一。

  個人悲劇加重了舒伯特的困境,尤其是在他與一個名叫法蘭茲.荀伯的年輕人結為朋友之後。舒伯特因這個不正直的人「誤入歧途」,今天大多數學者認為舒伯特因此而染上了梅毒。

  舒伯特把貝多芬視為偉大的英雄、儘管他們很少見面,但貝多芬研究了他的一些歌曲說:「舒伯特的真實生活散發著神聖的火花!」舒伯特在貝多芬去世後深感悲痛,他在貝多芬的葬禮隊伍中手持火炬。舒伯特在兩年之內死於一場被診斷為斑疹傷寒的熱病,這是城市貧民窟的常見病。他年僅三十一歲。舒伯特的短暫人生相對默默無聞,然而他對上帝的信仰增強了他抵抗壓迫與艱難。他的密友安瑟姆.赫特布倫納寫道:「舒伯特具有虔誠的天性,堅信上帝和靈魂的永生。他的宗教意識在他的許多歌曲中也得到了明確表達,絕不會失去勇氣。如果他有能力,他會願意與其他人分享。」

  「他母親的宗教情感和為人正直,帶著細膩與溫柔,為他年輕的內心建立根基。」一位朋友回憶起舒伯特對他人的著想。

  在舒伯特英年早逝後不久,他父親信中就清楚表明了信仰:「尋求上帝的安慰,並按照上帝的明智分配堅決服從祂的聖潔的意願,承擔我們身上的任何感情。而我們所遭受的挫敗將使我們信服上帝的智慧和良善,給予我們安寧,因此,請信任上帝,他會給你力量,使你不屈服,並因祂的祝福而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舒伯特受的教育,即或音樂上有所不足,卻鼓舞他的心靈成長。當他加入教堂詩班時,他錄取帝國和皇家城市神學院,並因此獲得了神職人員的講壇資格。他的朋友哈滕布倫納回憶起舒伯特:「他選擇約翰福音第六章第58節的經文: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他只用二十四個小節就完成了,我仍然將其作為他的一份非常寶貴的紀念品。」舒伯特提到自己對信的信仰,感謝上帝給他的才華。1825年,他寫信回家描述他的聲音對一首新聖樂作品的反應:「它抓住了每一個靈魂,成為奉獻。」他總結說:「我從未撰寫過這樣的讚美詩或禱告詞;這是出自我內心真正的奉獻。」

  其他信件顯露了他性格的不同面。他用聖經中的一句話幽默地向兄弟求金援:「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路加福音3:11)他對某些音樂感到可惜,「這種音樂引起人輕蔑的笑聲,而不是向上帝提升思想。」看到十字架和教堂,他憤怒了,「這些神聖的象徵是為了消除可怕的罪行。哦,親愛的基督,祢承受了多少羞辱? 我們踐踏了偉大的上帝最完美創造。」

  舒伯特在1816年開始寫日記,寫下他孤獨時的想法:「人以信仰進入世界,信仰遠勝於知識和理解,因為要理解一件事物,首先必須相信它。理性無非是經過分析的信仰。」、「一個人忍受著不幸而沒有怨言,卻更加敏銳。上帝為什麼賦予我們熱情?」、「世界就像一個舞台,每個人都有角色。」日常的困難或許使舒伯特的渴望轉向上帝。「在我看來,有時候我似乎根本就不屬於這個世界。」儘管缺乏有關舒伯特生平和信仰的許多細節,但舒伯特的音樂本身才最清楚地揭露了自己的信仰。

  從舒伯特的作品可看出他以熱切的精神生活為前提,尤其是他的歌曲,看得出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心理學家卡爾.A.阿布拉姆談到舒伯特最後的彌撒曲:「只有真正的宗教精神才能促使舒伯特寫出榮耀頌(Gloria)一開始獨自哭泣般的合唱,就像在絕望的狂野中,只有內心渴望上帝的幫助和釋放,才能維持憂鬱的舒伯特最後幾年的沉思(降E大調彌撒曲在他去世前的最後六個月完成)。垂憐經之前漫長且懇切的啜泣,顯示此彌撒曲是強烈宗教奉獻精神的體現。這個作品感動了奧斯卡.比:「這是基督道成肉身之曲。整個合唱團都受難了。」

  根據著名男中音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Dieskau)的說法,「戰勝死亡」是舒伯特所有作品以諾瓦利斯(Novalis, 德國浪漫主義詩人、作家及哲學家)為思考的主題。在研究舒伯特的歌曲時,他寫道:「舒伯特對這種現象的掙扎在這裡表現為信仰行為的個人經歷。」舒伯特創作了大量的聖樂,以其多樣化而著稱,包括《信望愛》(Hymn to Faith, Hope and Charity),《米利暗的勝利之歌》(Miriam's Song of Victory)和《聖靈頌》(Hymn to the Holy Spirit)。舒伯特根據耶穌使拉撒路從死復活的聖經記載,留下了未完成的復活節清唱劇。

  他的經歷正是對上帝的信仰和上帝賜予的才華這兩個要素的結合,使他能夠在沒有掌聲或好評的情況下創造出今天我們珍藏的舒伯特傑作。

  舒伯特的音樂,尤其是從他的筆中流出的數百首美麗歌曲,體現了作曲家靈魂的單純誠意。他的音樂是透明的,很少被誤認為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他拒絕將自己的才華視為賺錢的工具。以演唱舒伯特歌曲聞名的男中音費雪迪斯考說:「我們(演唱舒伯特歌曲的人)在晚年才意識到,使他遠遠超出了其他作曲家水準的原因,就是真誠。」

【推薦欣賞】

管絃樂作品:9首交響曲,尤其第8號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第9號C大調交響曲《偉大》

室內樂作品:A小調絃樂四重奏、D小調絃樂四重奏《死與少女》、C大調絃樂五重奏;鋼琴五重奏《鱒魚》

鋼琴作品:《樂興之時》、《即興曲》、C小調鋼琴奏鳴曲

聲樂作品:600多首歌曲,包括《魔王》、《鱒魚》、《聖母頌》、《音樂頌》,《紡車旁的葛麗卿》、《野玫瑰》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TOP